十年前知乎内测的时候,我向朋友推荐,朋友用我的账号看了一圈后跟我说他不喜欢这个网站。我问原因是什么,他说:
「假如我想要快速而泛泛地了解一个知识,我用百度知道就好了,上面回答朴实直接,我几乎可以在最快的时间获得我想要的信息。如果我想系统性的学习某项知识,我直接找相关的书籍看就好了。而知乎呢,回答者的腔调感十足,既没有百度知道的效率,又没有书籍本身的系统全面,我干嘛要用这东西呢?」
三年以后,他成了一名知乎大V。
刚刚试着读了下Paul Celan的诗选,两三页下去昏昏欲睡,完全找不到读下去的动力。
这件事情还是挺遗憾的:不论我如何努力去理解,我还是没办法、或说很少能找到能引入情绪的诗。
我甚至没办法明白,假如一个人无法理解诗句,这对于人生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失色。
我在2019年9月5日曾经写下这么一段话:
「我在年少时曾无数次地推演青春落幕的场面。最终我面临它时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矫情慌张。事实上伴随着脱发和变胖,它甚至让我有点想发笑」。
也是这年,我第一次感知到心力阈值,我对自己说,别撑着,人的心力是有限的,等你累了,换种日子过。
转@szweig:人到哪都会累死,但要累得有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