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商业斗争可以用「竞争」来形容,那么时代变革或者说某种时代性,我会倾向于表达为是一种「暗涌」。
怎么形容呢。
我曾参与过一次夏季深夜的冲浪。深夜里你看不到浪花,潮水也更汹涌澎湃,你只能凭借微弱的潮汐声判断潮水是否袭来,袭来的瞬间假如你能成功跃起,那将躲过这次冲击。而更多的是无声无息的暗涌,势大力沉地将你击翻。
经历过这些,你可能不再会相信有什么「弄潮儿」。
我有和王兴同样的疑问:为什么Goldman Sachs有个简洁的中文名字「高盛」,Morgan Stanley却是直愣愣的「摩根斯坦利」。
我片面觉得这也跟外企总部是否愿意相信中国人有关系。比如Amazon,至今大中华区的一把手是台湾人,这已经有进步了,好歹是华人。以前高层是一水儿的老外,偶尔插一个香港人新加坡人。
性(脱离了繁殖后代的意义后)本质上不是一种娱乐,而是一种交流。
这也成为我厌恶大保健的原因——你交流吧,得多可怜啊,世界那么大你非得花钱找人交流——「小姐你好,你知道茴字的茴有四种写法么?」;
你不交流吧,就和只泰迪一样,不着一言后驱型,也很埋汰。
网约车平台的初心,是让私家车的闲置运力成为公共资源,车主和乘客互有利惠,平台行监管之责。——而不是成为宇宙第一的出租车公司,顺便放年化35%的高利贷。
事到如今你说它奇怪吧,也不奇怪。坦率的讲,它不比淘口令复制到微信变成火星文更奇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