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所以那个理想终结了。但是它其实还活着。就这么回事。」 [video url="https://videos.files.wordpress.com/9wxCRBXL/e5898de8bf9befbc8ce8bebee793a6e9878ce5b88c_dvd.mp4" autoplay="true"][/video]
很多美食的做法是简单易学又怎么做都不会太难吃的,但也有一些看上去不太繁复的饭菜实际上很难还原地道原味。其中肉夹馍算一个,苏州的阳春面也是一个,还有一个就是岐山臊子面。 想谨慎表达岐山臊子面的原汁原味,非三秦传统妇女难得精髓。因为我个人认为面食的风味是最难还原的,烹制方法中要素过多,稍有不慎差之千里。岐山臊子面据传有九大风味:酸、辣、香、薄、筋、光、煎、稀、汪,其还原难度可见一斑。 这个计划是昨天吃煲仔饭的时候提出的,办公室同事说做这个简单的很,她自己天真也就算了,我居然就这么信了。 首先准备素材,需要用到肉臊,选取的猪肉部位是猪后臀,最好是臀尖位置(如下图),这个部分的肥瘦肉比例是最适合做肉臊的。切成小条条,小到类似于卤肉饭的那种条条。 蔬菜部分的辅料有胡萝卜、青萝卜、土豆、木耳、西红柿。胡萝卜土豆西红柿切丁,青萝卜切成银杏叶状的扇形,木耳泡发后切碎。面条必然要选择手擀面的扁…
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,一切的外卖和堂食的工作餐显然是餐食中的败类,是资产阶级的走狗,是帝国主义的附庸,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。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!!! 为了响应陀老号召,贯彻中央联防联控机制,今早我号召办公室的姑娘们中午一起做煲仔饭。党教育我们,好的煲仔饭一定是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人齐了,目标也一致了,摆在面前的问题是:如何在条件有限的办公室呈现出革命性的煲仔饭呢? 众所周知,煲仔饭的灵魂有三:锅巴、腊肠和酱汁。 我们首先盘点了一下办公室的厨具和食材,分别是:电饭锅一个,碗几枚,勺筷若干,橄榄油一瓶,东北香米500ml,腊肠一包,鲜香菇几枚,调味品若干不赘。东西其实是差不多的,正宗的煲仔饭,需用砂锅烹制,由于砂锅气孔和受热特性的差别,更容易生成锅巴。但是使用电饭锅也不是不可操作,严格控制水分即可。 首先是米的处理,煲仔饭最好使用黏度低的米饭,就是那种…
阿瓦隆:我们能相遇真是「缘分」呐! 苏菲:哈?为什么突然说这个。 阿瓦隆:在西式思维里是没有「缘分」概念的。 苏菲:肯定有啊,Lucky. 阿瓦隆:是的。西方人最多说「遇见你很幸运」。但幸运不能够完全囊括缘分的含义,「幸运」是一种偶然。而所谓「缘分」,既是必然,也是偶然,两者对立统一。 苏菲:我遇见你,既是偶然,又是必然。 阿瓦隆:是的。相遇、相爱、相知、相聚,都是因缘。事物也一样,如果不用西方思维的物质分解论来思考实体本源,一件衣服,一部手机,一个水杯,实际上事物也是由因缘和合所生起,并不是单独存在的。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,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。缘聚则生,缘散则灭。 苏菲:那是什么? 阿瓦隆:是无常。明白缘起缘散的道理,也会明白什么是无常。因为无常,所以一切的本性是空的,万事万物依空而立,存在又不存在。 苏菲: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了,这是一种虚无主义。如果是这样,我们建构和追逐的又是什么呢? …
平权主义的本质是改善经济结构对性别的依附。这句话应该刻在石头上。 1. 如果是讨论社会问题,在界定关系平等上一定脱不开讨论这部分。近代女性解放,经济结构发生变化,女性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早已不容小觑,男性本身在旧时代依附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也日式衰微,工业化早晚要结束。但从结构上来说,男性依然是经济贡献领域占优的一方。 但男性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,假如男女性所创造的价值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趋于相等,而女性却掌握了生育权。那实质上这又产生了某种不平等,男性的权重低了。 从群体落地到个体,所以如果按照理性择偶,女性在婚姻中想做到关系平衡,应该找一个收入比自己略高的。这是一种社会上普遍的做法,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。这是社会随着经济结构变化所自衍的普世婚姻制度策略。 ...
我曾经短暂地拥有过一只猫。
准确讲,我并没有拥有过她。
或说,曾经有只猫与我短暂地相互陪伴,给我慰藉。
苏菲:无用是游荡在星空旷野,无用是闭眼听大海潮汐,无用多么奢侈。 阿瓦隆:哲学是无用的。 苏菲:商业是有用的。 阿瓦隆:爱情也是无用的。 苏菲:婚姻制度是有用的。 苏菲:我很贪心,我想一直奢侈下去。 阿瓦隆:你可以吗? 苏菲:可以…吗?
刚刚看到一个例子很适合在自身做归因展开:是她提到的「安全型依恋」。 的确,即使无须做任何心理测试,我的亲密关系依恋量表一定显示我并非安全型。但实际上我并不完全认可这样的评判标准,任何的量化/标签化都会倒置偏差。假如我们接受这样的设定。那我的追问是:这真的会导致关系失衡吗? 亲密关系作为一种生命情感其作用是交互的,不是一个原我遇到另一个原我,主体面对客体,然后形成一条固定的行为链。而是一个原我和另一个原我相互作用,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,形成另外的两个本我。 ...
突然想到一个旧问题。 背景是大环境缺乏共情,大家普遍采取的策略是比它更冷漠(甚至不再进行道德试探),降低道德感也就意味着降低生存成本。并且即使这部分缺失了,对个体而言也没有更大的损失出现,反而出现更多利好。 所以有人会说:「道德无用,一切诉诸法律就好」。 所以问题出在哪呢? 和前辈讨论香港暴动,前辈问我的看法。 我说我绝不支持这样的暴动行为,但是内地人的公民意识太差。 前辈反问我,你觉得你跟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? 我说我跟体制息息相关,我出生、上学、就业、结婚、生子,哪个跟政体没关系? 前辈说,你说的那是行政管理的范畴,不是体制。在我看来,我们跟政治一丝关系都没有,我们不该关心,也没必要过问,我们不是他们。你知道我们是谁么?我们是蝼蚁,是架构,我们的言语和行为,都是穷乐。政治是精英阶层的事情,不论什么主义什么体制,都是。我们从来无法改变什么。比如你现在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,你跑过…
因为我的生活是零, 我从来只看哭泣的骆驼; 澔平,结果是一场空。 ...